有人说,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
言为心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信息的载体,还沉淀着生活记忆,凝结着情感认同,流淌着文化基因,记录着时代风貌。
现代化、广州话。广州,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话,是名词,也是动词;是话语,也是共话。透过一句句经典的“广州话”,我们可以品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或许最动人心弦的,便是其中蕴含的城市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城市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魅力。一座城市的精神,涌动在大街小巷的纹理间,荡漾在如流水一般的生活里,更展现在烟火氤氲的日常话语之中。
蓝天白云下的广州珠江新城高楼林立,两条龙舟从旁边的江面上驶过。
你听——
敢饮头啖汤——头啖汤,即第一口汤。热衷煲汤的“老广”们深知,第一口汤最为鲜甜,而要饮到头啖汤,必然要先人一步、勇于争先。
执输行头,惨过败家——落后于人,就是比败家还惨。置身千年商都的市场大潮中,一步领先才有望步步领先,慢人一步往往悔不当初。对于抢占先机的重要性,广州人有着深刻的体悟。
淡淡定、有钱剩——表示处变不惊、沉着镇定。从得闲饮茶、一盅两件到“打拼得来叹世界”“辛苦揾来自在食”,广州人骨子里自有一股冷静从容、云淡风轻。
“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排头兵,自当一马当先;领头羊,势必探路在前;火车头,必然要勇担重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使命任务,是广州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二次创业”再出发——“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广州“二次创业”,就是要传承弘扬改革先辈们“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胆魄,以奋斗致敬奋斗、以创业献礼创业、以实干传承实干,以新的出发续写新的精彩。
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用12年“再造一个新广州”,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豪迈的宣示、奋进的号角,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昂扬斗志、非凡气魄。
……
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透过这些“广州话”,我们得以管窥蕴藏在广州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品格,得以探寻这座城市最为独特的文化内核。它们是解读广州发展的无形密码、驱动这座城市出新出彩的深层力量。
永庆坊的河涌上的游船从粤剧艺术博物馆前经过。
生猛——
“街边仔,街边女,我开个鱼档来做生意,雅马哈鱼档真威风,这里的鲩鱼又大又生猛。”这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雅马哈鱼档》中的歌词。作为全国第一个解决了“吃鱼难”的大城市,广州的秘诀正是“生猛”一词。
千余年海丝起点、百余年革命薪火、四十余年改革先行。早在农业经济时代,广州就没有局限于农耕,而是向海而生,演绎着对外贸易的传奇;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这座英雄之城燃革命薪火、发时代先声;改革开放以来,一步步先行先试、一次次开拓进取,勇立时代潮头……敢于突破、敢于革新,不守旧成、永不停滞,早已成为云山珠水间“生长”的城市精神,成为老城广州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今时今日,领全国之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出台国内城市第一部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率先“破冰”自动驾驶城市快速路测试,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完成全国首次低空航路安全能力测试……在一个个“首个”“率先”的背后,仍是敢饮“头啖汤”的城市精神,是广州血脉中流淌的“生猛”之气。
南沙汽车口岸,数以万计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待登船出海。
务实——
“广州的营商逻辑很务实,企业需要什么,城市就补什么;企业创新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第11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钟蕾芳对广州不吝赞美。
“务实”,说起广州的特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两个字。不好高骛远,不夸夸其谈,不讲排场,不慕奢华,不喜张扬、炒作,不造概念,不玩虚的,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功夫……正如老广所言:“唔好讲咁多,做得出嚟先系真功夫(不要说这么多,做得出来才是真功夫)!”
你看,下足“绣花功夫”雕琢历史文化街区,在旧楼加装电梯上精耕细作、持续探索;坚持“拆、治、兴”并举,为城中村改造按下“快进键”;从政策创新到落地场景,从逐梦低空到奋楫深蓝,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人的务实,就是用行动说话,用实效说话,多干少说,甚至只干不说,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蓝天白云下的广州珠江新城美景。
“顶硬上”——
“顶硬上”,一句粤语口头禅,意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拼命去干。冼星海曾作过一首曲,名字就叫《顶硬上》。歌曲讴歌“铁打心肝铜打肺”的坚韧,反映了搬运工的不屈斗志及不懈努力。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而成。广州这座城市,始终有那么一股“顶硬上”的干劲、韧劲和拼劲。工业投资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GaWC排名跻身全球一线城市,“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八,经营主体增量、增速均居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首位……近年来,广州产业向新,改革向深,市场向活,城市向上。这背后是全市上下顶压前进、加压奋进的脚步,是一个又一个咬紧牙关、埋头苦干的身影。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使命。当时光的河流奔腾到今天,广州承载着“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明确了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当前的广州,正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大发展突破期。攻坚克难、顶硬而上,源于一座城市对发展、向上的深切渴望,源于勇当“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使命担当。
一碗“头啖汤”,千年广州魂。如今的“头啖汤”里,熬煮着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锅底,更升腾着务实创新、昂扬奋进的生气。“精”强则志坚,“气”壮则力显,“神”定则行实。正是这样的精气神,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注入强大动力;正是这样的“广州话”,记录着这座城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铿锵足音。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一个人有了饱满的精气神,就会有“敢为天下先”的壮志,就会有“偏向虎山行”的豪情;一座城市有了昂扬的精气神,就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就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老城市新活力·WOW答卷
广州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子,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城市GDP迈上3万亿台阶、在GaWC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跃居第22位。
广州获批建设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公共算力平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近三年年均增长26.4%。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两大集群获评全国优秀。
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均出自广州。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35万家,是2015年的7倍多;规上高企达6988家,上市高企118家。全球独角兽企业24家,居全国第四。
大型无人机在进行低空飞行器风洞实验。
广州科创综合实力跃居全球前列,“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8。是全国唯一集齐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
广州7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全市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150个。入选“国家工程师团队”数量全国第二。在穗外籍人才数量比2019年底增长51.1%,居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165万人,全国第一。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3969.1亿元,增长25.2%,排名十大外贸城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领跑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4年,实现大湾区4条城际铁路贯通运营,开通大湾区首条地铁环线,2025年,初步形成“环形+十字+X形”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目前,广州在大湾区运营的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1100公里,广州地铁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迈进千万级水平。
2024年广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为2645万标箱,居全国第五和全球第六;货物年吞吐量为6.9亿吨,均居全国和全球第五。今年上半年,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003.59万人次,增长9.2%。
2020年以来,广州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国内领先、全省第一。
2024年,新增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建成开放。
广州夜经济城市名片不断上新。
2024年,广州营业性演出超14万场,同比上涨近30%,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向着“国际演艺中心”迈进。
广州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60个,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161个。
2025年3月,广州正式启动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购意向预登记工作,面向本市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和各类引进人才等工薪收入群体销售,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出配售型保障房的一线城市。
2024年,广州完成森林提质增绿近24万亩,建设森林步道213公里、碧道154公里。白云山、海珠湿地、大夫山等迁地保护示范片区建设提速,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
数据来源: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广州市经济半年报等
出品/许芳、柳剑能
策划/赵东方、邱敏、汤新颖、何超
统筹/张毓、王晨阳
设计/黄颂豪、黄思勤、涂晓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振彬
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肖慧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莫伟浓、王维宣、邱伟荣、吴子良、苏俊杰 通讯员:吴汶忠、黎海生、李振武、李青松